2025版PCI指南发布 IABP获权威推荐
2025-06-23
近日,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的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(2025)》(以下简称“2025版PCI指南”)正式发布。
指南链接:https://rs.yiigle.com/cmaid/1544269
2025版PCI指南基于2016版指南进行更新,结合近年来国内、国际的临床研究成果,并参考了ACC/AHA以及ESC发布的最新国际指南,具有很高的针对性、实用性和权威性。
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(IABP)作为循环支持急救设备,能够增加每搏量和心输出量,增强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,降低左心室后负荷,为PCI手术保驾护航。2025版PCI指南也明确了IABP的适用情况和推荐类别,具体如下:
对有心源性休克、失代偿性心力衰竭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、严重心律失常甚或心肺复苏史等极高危患者实施PCI,应常规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(Ⅱa,C-EO)。
对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,尽管国际指南不再推荐常规应用IABP(Ⅲ-NB,A),但对升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并发了急性左心衰者,均应从速使用IABP支持(Ⅰ,C-EO),临床效果明确;STEMI机械并发症患者,发生血液动力学不稳定、心源性休克、急性左心衰时,也均需IABP支持(Ⅰ,C-EO)。
对直接PCI术中出现任何并发症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,也应立即给予IABP支持(Ⅰ,C-EO)。对于反复心肌缺血发作药物难以控制,以及心功能严重低下患者,无论是急诊还是择期PCI时,也应予以IABP循环支持(Ⅱa,C-EO),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。
体外膜肺氧合(ECMO)系统可直接提供氧合动脉血循环支持,能降低心脏骤停及休克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率,有条件时应选用;但ECMO同时增加了左心室后负荷且不能优先给予心脑供血,与IABP合用可弥补此不足。
作为心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,通灵仿生在成立之初就启动了IABP的研发立项,并经过多年钻研,于2025年1月推出中国首款完全自研的IABP设备TL-IABP-100,获批上市,改写了长期以来的进口垄断史,为医院和患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新选择。
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(2025)》推荐类别和证据来源水平:
一、推荐类别:
1. Ⅰ类:获益远大于风险,强推荐
2. Ⅱa类:获益大于风险,中度推荐
3. Ⅱb类:获益稍大于风险,弱推荐
4. Ⅲ⁃NB类:获益等于风险,不推荐
5. Ⅲ⁃Hm类:风险大于获益,强不推荐
二、证据来源水平
1. A:高质量证据,来源于多项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(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,RCT)或其荟萃分析,或1项或多项RCT并经高质量登记研究证实。
2. B-R(随机):中等质量RCT证据,来源于1项或多项RCT及其荟萃分析。
3. B-NR(非随机):中等质量非RCT证据,来源于1项或多项规范设计和实施的非随机研究、观察性或登记研究,以及对这些研究的荟萃分析。
4. C-LD(局限资料):设计或实施有局限性的随机、观察性或登记研究及其荟萃分析,或生理学或机制性临床研究。
5. C-EO(专家意见):基于临床经验的专家共识。
相关新闻
2025-06-27
2025-06-23
2025-04-22
2025-01-13